`
h2n2
  • 浏览: 44173 次
  • 性别: Icon_minigender_1
  • 来自: 北京
社区版块
存档分类
最新评论

转:数据库设计的14条技巧

阅读更多
来自:http://apps.hi.baidu.com/share/detail/15273387

1、原始单据与实体之间的关系
这种关系可以是一对一、一对多、多对多的关系。在一般情况下,它们是一对一的关系,即一张原始单据对应且只对应一个实体。在特殊情况下,它们可能是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关系,即一张原始单据对应多个实体,或多张原始单据对应一个实体。这里的实体可以理解为基本表。明确这种对应关系,对设计录入界面大有好处。
例: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中,一份员工履历资料对应三个基本表:员工基本情况表、社会关系表、工作简历表。

2、主键与外键
一般而言,一个实体不能既无主键又无外键。在E-R图中,处于叶子部位的实体,可以定义主键,也可以不定义主键(因为它无子孙),但必须要有外键(因为它有父亲)。
主键与外键的设计,在全局数据库的设计中,占有重要地位。对全局数据库的设计,有位美国数据库设计专家曾感叹到:“键,到处都是键,除了键之外,什么也没有!”
这就是他的数据库设计经验之谈,也反映了他对信息系统核心(数据模型)的高度抽象思想。一般认为,主键是实体的高度抽象,主键与外键配对表示实体之间的连接。

3、基本表的性质
基本表与中间表/临时表不同,因为具有如下4个特性:
(1)原子性。基本表中的字段是不可再分解的。
(2)原始性。基本表中的记录是原始数据(基础数据)的记录。
(3)演绎性。由基本表与代码表中的数据,可以派生出所有的输出数据。
(4)稳定性。基本表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的,表中的记录是需要长期保存的。
理解基本表的性质后,在设计数据库时,就能将基本表与中间表、临时表区分开来。

4、范式标准
基本表及其字段之间的关系,应尽量满足第三范式。但是,满足第三范式的数据库设计,往往不是最好的设计。为了提高数据库的运行效率,常常需要降低范式标准:适当增加冗余,达到以空间换时间的目的。
例:有一张存放商品的基本表,如果设上“金额”这个字段,表明该表的设计不满足第三范式,因为“金额”可以由“单价”乘以“数量”得到,说明“金额”是冗余字段。但是,增加“金额”这个冗余字段,可以提高查询统计的速度,这就是以空间换时间的做法。

5、通俗地理解三个范式
通俗地理解三个范式,对于数据库设计大有帮助。这里所说的通俗地理解三个范式是指够用的理解,并不一定是最科学、最准确的理解。
第一范式:1NF是对属性的原子性约束,要求属性具有原子性,不可再分解。
第二范式:2NF是对记录的惟一性约束,要求记录有惟一标识,即实体的惟一性。
第三范式:3NF是对字段冗余性的约束,即任何字段不能由其他字段派生出来,它要求字段没有冗余。
没有冗余的数据库设计可以做到。但是,没有冗余的数据库未必是最好的数据库,有时为了提高运行效率,就必须降低范式标准,适当保留冗余数据。具体做法是:在概念数据模型设计时遵守第三范式,降低范式标准的工作放到物理数据模型设计时考虑。降低范式就是增加字段,允许冗余。

6、要善于识别与正确处理多对多地关系
若两个试题之间存在多对多的关系,则应消除这种关系。消除的办法是,在两者之间增加第三个实体。这样,原来一个多对多的关系,现在变为两个一对多的关系。要将原来两个实体的属性合理地分配到三个实体中去。这里的第三个实体,实质上是一个较复杂的关系,它对应一张基本表。一般来讲,数据库设计工具不能识别多对多的关系,但能处理多对多的关系。

7、主键PK的取值方法
PK是供程序员使用的表间连接工具,可以是一个无物理意义的数字串,由程序自动加1来实现;也可以是有物理意义的字段名或字段名的组合,不过前者比后者好。当PK是字段名的组合时,建议字段的个数不要太多,因为字段太多,不但索引占用空间大,而且速度也慢。

8、正确认识数据冗余
主键与外键在多表中的重复出现,不属于数据冗余,这个概念必须清楚,事实上有许多人还不清楚。非键字段的重复出现,才是数据冗余,而且是一种低级冗余,即重复性的冗余。高级冗余不是字段的重复出现,而是字段的派生出现。

9、E-R图没有标准答案
信息系统的E-R图没有标准答案,因为它的设计与画法不是惟一的,只要它覆盖了系统需求的业务范围和功能内容,就是可行的;反之就要修改E-R图。尽管它没有惟一的标准答案,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设计。好的E-R图的标准是:结构清晰、关联简洁、实体个数适中、属性分配合理、没有低级冗余。

10、视图技术在数据库设计中的重要性
与基本表、代码表、中间表不同,视图是一种虚表,它依赖数据源的实表而存在,视图是供程序员使用数据库的一个窗口,是基表数据综合的一种形式,是数据处理的一种方法,是用户数据保密的一种手段。为了进行复杂处理、提高运算速度和节省存储空间,视图的定义深度一般不得超过三层。若三层视图仍不够用,则应在视图上定义临时表,在临时表上再定义视图。这样反复交迭定义,视图的深度就不受限制了。
对于某些与国家政治、经济、技术、军事和安全利益有关的信息系统,视图的作用更加重要。这些系统的基本表完成物理设计之后,立即在基本表上建立第一层视图,这层视图的个数和结构,与基本表的个数和结构完全相同,并且规定,所有的程序员,一律只准在视图上操作。只有数据库管理员,带着多个人员共同掌握的“安全钥匙”,他才能直接在基本表上操作。

11、中间表、报表和临时表
中间表是存放统计数据的表,它是为数据仓库、输出报表或查询结果而设计的,有时它没有主键与外键(数据仓库除外)。临时表是程序员个人设计的,存放临时记录,为个人所用。基表和中间表由DBA维护,临时表由程序员自己用程序自动维护。

12、完整性约束表现在三个方面
(1)域的完整性:用Check来实现约束。在数据库设计工具中,对字段的取值范围进行定义时,有一个Check按钮,通过它定义字段的值域。
(2)参照完整性:用PK,FK以及表级触发器来实现。
(3)用户定义完整性:它是一些业务规则,用存储过程和触发器来实现。

13、防止数据库设计打补丁的方法是“三少原则”
(1)一个数据库中表的个数越少越好。只有表的个数少了,才能说明系统的E-R图少而精,去掉了重复的、多余的实体,形成了对客观世界的高度抽象,进行了系统的数据集成,防止了打补丁式的设计。
(2)一个表中组合主键的字段个数越少越好。因为主键的作用,一是建立主键索引,二是作为子表的外键,所以组合主键的字段个数少了,不仅节省了运行时间,而且节省了索引存储空间。
(3)一个表中的字段个数越少越好。只有字段的个数少了,才能说明在系统中不存在数据重复,且很少有数据冗余,更重要的是督促你学会“列变行”,这样就防止了将子表中的字段拉入到主表中去,在主表中留下许多空余的字段。所谓“列变行”,就是将主表中的一部分内容拉出去,另外单独建立一个子表。
数据库设计的实用原则是:在数据冗余和处理速度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。“三少”是一个整体概念、综合观点,不是一个孤立原则。该原则是相对的,不是绝对的。“三多”原则肯定是错误的。
提倡“三少”原则,是帮助你学会利用数据库设计技术进行系统的数据集成。数据集成的步骤是:将文件系统集成为应用数据库,将应用数据库集成为主题数据库,将主题数据库集成为全局综合数据库。集成的程度越高,数据共享性就越强,信息孤岛现象就越少,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全局E-R图中实体的个数、主键的个数、属性的个数就会越少。
提倡“三少”原则的目的,是防止开发者利用打补丁技术,不断地对数据库进行增、删、改,使企业数据库变成了随意设计数据库表地“垃圾堆”,或数据库表地“大杂院”,最后造成数据库中的基本表、代码表、中间表、临时表杂乱无章,不计其数,导致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无法维护而瘫痪。

14、提高数据库运行效率的办法
在给定的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的条件下,提高数据库系统运行效率的办法是:
(1)在数据库物理设计时,降低范式,增加冗余,少用触发器,多用存储过程。
(2)当计算非常复杂,且记录数非常大时,复杂计算要先在数据库外面实现,,如以文件系统方式用C++语言计算处理完成之后,最后才入库追加到表中去。这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经验。
(3)发现某个表的记录太多(例如,超过一千万条),则要对该表的记录进行水平分割为两个表。若发现某个表的字段太多(例如,超过80个),则垂直分割该表,将原来的一个表分解为两个表。
(4)对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进行系统优化,即优化各种系统参数,如缓冲区个数。
(5)在使用面向数据的SQL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时,尽量采取优化算法。

总之,要提高数据库的运行效率,必须从数据库系统级优化、数据库设计级优化、程序实现级优化这三个层次上同时下功夫。
上述14条技巧,是许多人在大量的数据库分析与设计实践中,逐步总结出来的。对于这些经验,要消化理解,实施求是,灵活掌握和运用,并逐步做到:在应用中发展,在发展中应用。
分享到: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